交汇点讯 今年国庆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松赞艺术团”的成员赤列央吉第三次来到了南京。这一次,她依然是赴一个“音乐之约”——参加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她和其他团员定制的专业培训。“音乐打破了民族与地域的隔阂,每次来这里,都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赤列央吉说。
这条从雪域高原延伸到江南水乡的“音乐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师生们已经走了三年。这不仅是艺术帮扶,更是一场生动的民族团结实践。
“当我听到藏族青年用融合唱法唱响《祖国不会忘记》时,那清澈高亢的嗓音直抵人心。”音乐学院肖园园老师曾多次赴藏指导。她创新地将藏族民歌的独特韵味与科学发声技巧相结合,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年来,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艺术帮扶从未间断。学院已为拉萨市及下辖县艺术团开展常态化培训,累计培训160余人次;先后派出4批28名师生赴藏支教。更为可贵的是,师生们与当地艺人联手创作了《宁墨山水情》《汇》等汉藏文化融合作品,这些作品多次登上苏藏两地的舞台,成为广受欢迎的“民族团结名片”。
除了“走出去”,学院更致力于“请进来”和“融起来”。
在校内,民族团结的种子早已在教学与实践中生根发芽。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师在行动”文艺演出,联合拉萨市文旅局开展“江苏拉萨周”“南京墨竹周”等交流活动——汉族学生跟着藏族学生学跳锅庄舞,藏族学生向汉族学生请教古筝演奏,“互学互教”成为常态。 “第一次穿藏族服装参加‘民族文化节’时,我仿佛站在了青藏高原,读懂了藏族同胞对生活的热爱。”2023级学生陆姝含说。
据介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未来将持续深化这一模式,重点打造“大运河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品牌,让艺术之花在民族团结的路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蓉表示,学校将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用艺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更多“二师力量”。
通讯员 尹彬成 高原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新闻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ee0915e4b07f519020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