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数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8月6日,数学科学学院在草场门校区组织召开数学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专家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7所省内高校的数学领域知名专家应邀出席。校党委书记王鲁沛,党委常委、副校长皇甫立同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数学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王鲁沛书记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重点阐述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王鲁沛强调,学校当前正遵循“压缩规模、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的原则,大力推动师范专业和师范生培养的创新改革。改革工作将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二是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三是紧密对接基础教育一线需求,旨在培养一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他恳请各位专家对数学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多提宝贵意见,并期待数学科学学院的改革探索能为学校整体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卢涛在汇报时表示,以主动拥抱变革、擦亮师范底色、保持数学特色为原则,科学制定了数学实验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及配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他系统阐述了改革的背景、目标、培养定位、模式创新、特色亮点及实施路径。方案核心在于构建以“厚基础、多元化”为核心理念的“2+X+Y”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三制三化”(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改革举措。通过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科教协同、学院书院协同育人,学院将着力打造全新课程体系、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卓越素养的基础教育名师和数学领域专业人才。
在专家们的深入研讨中,一致认为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前瞻性与可行性之间取得了平衡,特色课程群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质量保障体系设计闭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成长路径。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一专多能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同时也针对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专家们聚焦关键环节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一是要加强宣讲力度,确保新生入学即能明确学业方向;二是要根据就业与考研需求,设计课程难易进阶体系;三是要关注专业间、学院与学校转专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完善选修课配套细则。
皇甫立同介绍了学校《新时代师范生“1533”培养实施方案》的顶层设计和学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十大行动”的核心要义,并充分肯定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并对数学科学学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明确要求:一、认真梳理专家意见、持续完善修改方案;二、深入基础教育一线、结合二师发展实际,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三、制订详实配套措施,打通方案落地“最后一公里”。
文/凌晓牧、卢涛 图/李晓彤、王贝 审核/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