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这位七品县令曾是晚明大众文化推手

发布者:戴晓凤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10

南京日报2024年07月12日版面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唐解元一笑姻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些故事早已是妇孺皆知,殊不知,它们均出自晚明文学家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话本小说集,刊行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出版中心——南京、苏州。2024年是冯梦龙诞辰450周年,在南京,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冯保善、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彬彬等相关专家正以一系列研究成果,让大众再次走近这位晚明“大众文化”的重要推手。

以“写”带“编”,引领晚明大众文化

冯梦龙的文学活动,包括创作和编选,涉及文体有时尚小曲、通俗小说、戏剧、散曲、诗文、杂记等。但在几百年后,当人们谈起他,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还是其代表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文小说的创作成就的“三言”。“三言”不但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同时也是由口头艺术转为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在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冯保善教授看来,冯梦龙的这类小说由民间说书发展而来,带有鲜活的民间气息:从内容上来看,《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都由四十篇作品组成,从历史人物到市井细民,从男女情爱到官员断案,从江湖恶斗到降妖除怪,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勾勒了一幅晚明时期的市井生活画卷,其中很多故事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名篇。

“立足于‘大众文化’视域,不仅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定冯梦龙的文化贡献,还能够更加恰切地反映其文化创造的本质。”据冯保善介绍,明代中后期,戏曲艺术和曲艺表演日益风行,大众文化类读物的出版也愈加兴旺。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就描述了南京的这种变化:“正(德)、嘉(靖)以前,南都风尚最为醇厚。荐绅以文章政事、行谊气节为常,求田问舍之事少,而营声利、畜伎乐者,百不一二见之……”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促成大众文化蔚然兴起,深刻影响了冯梦龙的著述活动。在其著作中,大多都是“大众阅读”类图书,比如编撰“三言”,即是应书商邀请;创作《新列国志》,是因为《三国志演义》受到读者欢迎,历史演义小说风行一时。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挂枝儿》《叶子新斗谱》等书出版后风靡一时,“浮薄子弟,靡然倾动,至有覆家破产者”,冯梦龙也由此遭到了一些舆论的声讨和谴责,一度四面楚歌,狼狈不堪。

“他的通俗小说,毫无疑问是适应大众休闲娱乐而生的文化商品;他选评民歌,是为了读者‘消闲清赏’;他编选的《山歌》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由作家个人采集的地方歌谣集;而他的专题笑话集、情感故事集《古今谭概》《智囊补》《情史》等也普遍受到底层读者欢迎。”基于冯梦龙在“大众文化”领域开疆拓土、引领潮流,并取得卓异非常的成就,冯保善将其称为晚明“大众文化的巨擘”。

结缘南京,年近六旬成为职场新人

明代施行“两都制”,而南京又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出版中心,自然参与并见证了冯梦龙通往文学史上经典作家地位的过程。

据冯保善介绍,在冯梦龙诸多作品中,“三言”就和南京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警世通言》里有一篇序,落款署名是“豫章无碍居士”,《醒世恒言》里有一个落款署名为“可一居士”,而无碍居士、可一居士,一般认为是冯梦龙的化名,“从落款和序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这两言是在南京最终定稿、完成序文,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万历四十六年秋天,冯梦龙在南京,时值秋榜之后,应该是参加了本年的乡试。”尽管冯梦龙自少年时期即考取秀才,但后来经历了多次举人资格考试,却都没能考上,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据冯保善介绍,冯梦龙后来以贡生出身步入仕途,该路径虽然仍要经过朝廷考、国子监考、吏部考等4次“国考”才可以授予教职,但相比起“科贡官”要容易很多。

1630年,冯梦龙成为吴县县学学籍的贡生,其时,他已57岁,已是接近花甲的年龄。经过京城选官考试之后,冯梦龙被任命为丹徒训导。此地离南京很近。三年任期过后,60岁的冯梦龙又到福建寿宁做县令,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县令形象:修关隘、训民兵、杜冤案、铲黑恶、除虎患、修学宫、禁陋俗……在冯梦龙身上,不管是通俗文学作家,还是清正廉洁的县令,两种社会角色都达成了统一,这当中离不开一个人的推荐,即当时任苏松巡按的祁彪佳。

“按照明选举制,县学训导任满,经提督学道和所管知府考核以后,报省,经省里的布政使批准再报吏部铨选才可能得以升迁。”据冯保善介绍,祁彪佳曾在日记中记录了与冯梦龙的交往,“夙闻芳名,幸瞻风采”,其时,冯梦龙在初次见面中即将自己刻印的著作赠送给祁彪佳,二人相谈甚欢,所以在不久后,祁彪佳即致函冯梦龙,请他搜集三吴一带各种刻书目录,“南都近日刻有足观者,望并示数种之目”,同时还请冯梦龙推荐南京新刻的图书目录,以“聊解蠹鱼之僻”。

冯梦龙到寿宁履新后,二人仍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1635年,祁彪佳的亲戚应霞城出任福建巡抚,冯梦龙还寄赠著作给祁彪佳,并托他为自己多多美言。“祁彪佳无论是给冯梦龙的复信,还是给应霞城的书信,都写得十分诚恳,由此可进一步看出冯梦龙与他交情的深厚。”冯保善说。

持续发掘,冯梦龙学术研究走向世界

“在我个人的研究中,持续关注时间最久的,要算是晚明作家冯梦龙了。”冯保善对冯梦龙的关注,可以追溯至将近40年前。

1985年,冯保善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吴敬梓研究专家陈美林教授,攻读元明清戏曲小说方向研究生,冯梦龙就一度闯入其学术视野;1988年,冯保善发表第一篇研究冯梦龙的文章,此后又有机会编辑了《冯梦龙全集》,对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新近论述专著《冯梦龙》被收入《江苏文库·研究编》,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详证博考,以新见文献,解决了冯梦龙里籍、家世出身、早岁成名原因、寿宁任职时间等问题。比如冯梦龙并不是书香世家出身,其家族世代业医,并专长于儿科,家族文化对冯梦龙后来的思想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

正如冯保善所说,冯梦龙在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地位,已成为一种共识,其著作中收入《江苏文库·精华编》的就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挂枝儿》《山歌》等,是作品收入“精华编”最多的江苏古代著述者之一。作为明代世俗文化的启蒙者和生产者,冯梦龙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人的热爱,还影响了东亚的通俗文化,并于十八世纪传播到了西方,1763年冯梦龙进入了俄语世界,俄罗斯、圣彼得堡也迅即成为出版、译介、研究冯梦龙作品的重镇。

今天,冯梦龙的学术研究已越发蓬勃,并跃然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符号和标志。不久前,由南京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远东文学研究第11届国际学术会议暨纪念冯梦龙诞辰450周年研讨会”在圣彼得堡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亚美尼亚、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的100多位学者参与会议。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董晓、徐兴无、傅元峰、苗怀明、童岭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论文。其中,王彬彬以《冯梦龙小说中的白描艺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为题,介绍了冯梦龙小说中的白描艺术,以及其语言艺术和白描手法对吴敬梓、鲁迅、张爱玲等后来者的影响。

新闻链接:

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4-07/12/content_102_162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