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至26日,“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8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南京,就明清文学研究与运河文化诸多学术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活动由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学艺术中心、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主办,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冯保善教授担纲主持。
大运河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明清文学的发展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文学作品中展现了运河沿岸丰富多彩的漕运文化、商贸文化、乡土文化、风俗文化等文化风景;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创作于运河周边市镇,不少重要的作家生活在运河周边市镇。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体现了经济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相得益彰。
会议聚焦运河流域作家作品研究、明清文学中的运河文化、运河与明清文学的嬗变演进、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其他问题研究等四个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对于系统梳理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发现,参会学者中,既有萧相恺、赵兴勤、陈书录、左东岭、朱万曙、等学界前辈,也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还有一批正在崛起的年轻学者。本次会议共收到高质量论文60篇,会议论文集共900页,总字数约90万字左右。
其中,宏观论述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的典型论文有6篇。包括陈书录的《明清文学视阈下的大运河之里下河流域传统文化的特质》、冯保善的《明清江南运河城市与通俗小说的刊刻传播》、范金民与张彭欣的《明代小说所见地域商人在运河沿线的活动(提要)》、赵敬鹏的《明清小说叙事研究的“运河转向”》、王守亮的《明清小说与山东运河区域》、张莉与郝敬的《明清运河流域城市说话艺术的复兴》。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以明清文人视角,从五个方面解读深受运河影响的里下河地域文化特质,又以文学视角总论里下河地域文化的整体特色。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冯保善教授介绍了明清江南运河城市与通俗小说刊刻传播的关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范金民教授以《金瓶梅》《型世言》等明代小说为例,分析了明代商人在大运河沿线活动的情况。
在会议论文集中,运河文化与明清小说个案研究论文达31篇,其中涉及《红楼梦》的论文就有10篇。比如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徐永斌分析了《红楼梦》中沿运河城镇活动的文人群体。未仕、寒士或入仕前的文人,文人群体的治生情态为《红楼梦》增添了另一面的深邃意蕴。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孙伟科分析了《红楼梦》中对运河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建忠对《红楼梦》南北风俗书写进行了再思考。
专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标志着以运河助力明清文学研究“范式”已走向成熟,并将不断走向深入。这一研究“范式”从酝酿到成熟,与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与学术会议提供的催化剂紧密关联,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通讯员 戴晓凤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新闻链接:
http://m.zjsnews.cn/news/670909818180476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