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探索师德建设:融入多学科要素 贯穿师生发展全过程
中国江苏网3月4日讯(记者 郭蓓 实习生 张袁 通讯员 陶赋雯)在师范类院校,在女生占比85%的师范类学校,女神级老师开讲教师职业道德,会给准老师们分享哪些心得,又会引发怎样的共鸣?今天,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女性教育论坛”,我们来听一听老师们是怎么说的。
师德是教师最核心的素养
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从教资格与条件是否过关。作为培育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省教育厅师资处副处长郭新宇表示,作为教师要会创新、有思想、敢担当,“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爱后进生、对教育有贡献性思想,这都是师德的体现。”
南师大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钱焕琦认为,对于教师的标准每个人都有界定,但作为教师,学问品性都要优秀,这些和教育传统可以说一脉相承。她坦言,职业道德是人民教师的核心素养,渗透在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技巧中。
师德建设方式转变 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
新时代下师德内涵在不断变化,师德建设的方法也在变化。“以前把老师比喻红烛,现在我比喻成火箭”钱焕琦表示,火箭助推剂将火箭推上天空,教师如果没有强大动力就没有办法推动学生,“伴随网络信息的发展,老师应该和学生同步发展,一同学习。”
郭新宇认为,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用更科学的方法执行,也将更符合时代精神。在教育手段上,也应跟学生有网络沟通,不仅用教育学方法教学,还要融入心理学、社会道德规范等方法。
多元化课程激发师德意识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天表示,目前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很多课程都与师德培养有关,除了必修课等显性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一些例如论坛、实践等隐性课程,用多样的形式激发教师师德意识。
据悉,中国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正在着力创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目前首批18所学校已建立。“为把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能够规范性的建立,我们积极的成为这样的师德建设基地。”李洪天表示。
以盈利为目的的补课违背师德
如今,部分教师师德缺失造成不少负面影响,给教师群体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关于校外补课猖獗问题,南京拉萨路小学校长严瑾表示,现象的产生不能完全归咎老师。“由于社会和家长有需求、校外也有机构,最主要的是目前评价制度的问题,在评价体系中孩子不得不额外学习”目前学校更提倡教师关注后进生,但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补课就有违师德,不能被允许。
新闻链接:http://news.jschina.com.cn/focus/201703/t20170304_163894.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