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而古朴 恢宏而秀丽
——山西地方文化艺术考察记
美术系 09美术学普本班 张晗天
晋 祠
起初以为晋祠只是一座普通的祠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抵达之后,我才知道我大错特错。
晋祠历史上是为纪念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她的特色在于它的规模及其修建者坚实的艺术功底。晋祠与其说是祠堂,还不如说是一座公园,祠内大大小小有几十座建筑,但却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并无杂乱无章之感。我们只是参观了几座主要建筑。
第一座为“水镜台”,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迎神和社戏的舞台。舞台前的两尊铁铸狮子吸引了我的注意。狮子一雌一雄。雄狮脚踩雕花绣球,两眼仰望远方天空,完全展现出雄性的阳刚之气以及霸气之感,它坚定的眼神惟妙惟肖。雌狮脚护幼狮,与雄狮相比更多出了几分母性的温柔。脚下的幼狮形象与其他地方不同,并非仰面朝天于雌狮脚下,而是从雌狮两条前腿之间将头探出,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陌生与好奇的神态,天真无邪。
第二座为“金人台”,台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放置了四尊铁人,西南隅的那尊铁人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尊。铁人双手握拳,双脚稳稳地站在地上,面色严肃凶狠,从上到下透露出一股武士的气息。其腹部向外鼓出,上面刻满了阳文。真的为1500年前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最后说一下主建筑——“圣母殿”。圣母殿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殿高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特色之处在于它庞大的规模。整个大院与其说是大院,还不如说是一座迷你的城镇,里面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整个大院的主要格局从俯视图来看就是一个“王”字格局,其形状还酷似一只长寿龟。在那个久远的年代能规划这么庞大的院落,不能不令人赞叹。
我最感兴趣的是不少院落的院门。这些院门被称为“垂花门”,原因是门梁上有四根垂下的木头,每根木头底端都被雕刻成了一个柿子的形状,虽说由于木头的关系,柿子被雕成了方形,但是柿子的细节还是很容易辨别出来,而且我认为这大概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早的“抽象艺术”,看来雕刻者非常善于抓住柿子的主体特色并抽象地表现出来。四个柿子加在一起寓意为“四柿如意”(事事如意),在门槛前方的地面上还雕刻了一个“卍”字,门两边的支柱上也用铁钉拼出了“卍”字,这样,“卍”字加上柿子即为“万柿如意”(万事如意)之意。这种利用谐音字的手法展现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出大院建造者的过人智慧。
碛口古镇与壶口瀑布
碛口古镇没有那么浓厚的商业气息,或者说比较淳朴。由于这个古镇就建在黄河边上,河上运输发达,所以当年这个古镇还是相当繁华的。每每路过一些狭长的小街与小巷,我就有一种回到当年的感觉。墙上到处是一块一块的黑斑,这是当年运胡麻油(当地特产)的工人手上沾到油时随手抹在墙上而造成的。现在,这些油迹已经和墙融为一体,变成了化石,仿佛将当年的那一刻完全定格了,让人感觉当年运油工人忙忙碌碌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感觉这是两个不同的年代在进行着交流。
在碛口的第二天,我和几个同学去河上坐船游览著名的黄河浮雕。这种浮雕在黄河两边的崖壁上,完全是由于河水的冲刷天然形成的,但是这种天然的浮雕却极其有规律,甚至可以靠想象将其看成是一幅幅画面,大自然果然是最有创意的艺术家。
坐大巴前往黄河“壶口瀑布”,将近7个小时,让我感觉疲惫不堪。但是一到壶口,我的所有疲惫之感烟消云散。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壶口瀑布,在游览过程中,我几乎是站在瀑布的正上方。瀑布气势磅礴,让我大饱眼福,同时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真的想在那里呆上一整天,尽情地拍照。等到离开之前,我还是恋恋不舍,感觉照片没有拍够。
芮城永乐宫
最后一站是芮城的“永乐宫”,这是我们学美术的学生最该去的地方。永乐宫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宫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永乐宫是为了纪念道教的创始人吕洞宾所建,主体分为三座宫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每座大殿中都有不同的壁画,但最值得一看的是三清殿的壁画。
三清殿是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中的壁画也是最为精彩的。殿中的壁画主体为《朝元图》,图中有群仙人物290余人,各个身高两公尺以上。每一幅独立的人物画都相当生动,尤其是他们服饰的线条,每一根都从头到尾根本没有中断之感,一气呵成,多根线条组合在一起使服饰有迎风飘扬之感,非常逼真。另外,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情神态,每个人物的五官与表情细节都淋漓尽致。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殿左侧的一面墙壁上画着以“南极长生大帝”为主体的壁画,大帝的头冠上画着一条白色的冠带,整个冠带将近
遗憾的是宫殿里不许拍照,还好后来买到了一本《永乐宫壁画画集》,心里这才平衡许多。
大气而古朴,恢宏而秀丽——这是此次山西地方文化艺术考察给我的最大感受。山西考察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将来有机会一定会重游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