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澹无言、静水深流——本报记者专访我院王铁军教授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0-11-08浏览次数:117

素澹无言    静水深流

——本报记者专访我院王铁军教授

(摘选)

    编者按:王铁军,我院教育学、学校管理学教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教育学和学校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近日,我院学通社记者徐建华、王涛、黄炜、祁琦、徐丹等跟王教授作了面对面的访谈,受益匪浅。

 

    记者:王教授,您从教30多年了,您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感受?对教师这个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王教授:"素澹无言,静水深流",这是教师工作的特点,这是教师应有的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一种品位。多年来,我基本上是这么做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作为教师,多年来辛勤耕耘,很有幸福感。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体会到了。"沐浴春风育桃李。"我们的学生现在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很自豪。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一种别人难以体验到的幸福感。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目标最重要,要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作为大学老师,要确定自己相对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第二点体会是,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有学生情结,教育情结,学校情结。作为教师来讲,学生情结非常重要,一个老师不爱学生是不配做老师的,恐怕这是很多老师共同的体会,只有有了学生才有可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所以一方面讲老师培育了学生,另一方面也要说学生成就了老师,培养学生过程中老师也得到了发展。这点非常重要。我个人就有很重的学生情结,我对学生很好,学生也对我很好。别人评价我个人还有其他三个情结:第一个是办公室情结,只要没出差,就肯定在办公室;第二个是父母情结,是说我比较孝顺,其实我们这代人都是这样做的。第三个是学生情结。第三点体会,从我成长过程来看,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一个老师,要有书卷气,要有文化品位和专业气质。欧阳修有句话讲得非常好: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所以说读书学习是我们教师生命力的源泉,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清朝状元翁同和云:"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非常有道理。老师要多读书,上课时信息量才会很大,课堂才吸引人。第四点体会,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立足我们教育实践,探索研究非常重要。搞科研是我们教师成长的一条成功之路,也是必由之路。第五点体会是,作为老师,心态非常重要。一个老师,要有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这是学校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的所决定的。教书育人具有周期性、迟效性的特点,所以搞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要循序渐进、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要静下心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学生送我四个字--"素澹无言",我非常喜欢这几个字,这是老师一生的一个真实写照。作为一个老师,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社会,感激组织,感激领导,感激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 

    记者:现在就业竞争很激烈,您能否给我们一点建议与指导?

    王教授:现在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计划经济体制不同,人们的选择性增强了,为人的主动性、主体性极大地发挥提供了平台。尽管现在大家会在就业中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但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机遇。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路。我觉得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可能一开始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大多会感觉很苦恼,困难是有一些,困惑也比较多,但是慢慢的就好了。考研、考公务员、当村官等等,现在各种渠道还是比较多的。我觉得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路要靠自己走,首先要具备比较好的素质,具备一些能力,以后就业时用人单位还是欢迎的。关键还是要打好基础。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举个例子,我们教管系有个学生,01年入学的,老家在苏北,在校时学习非常用功,每个周六周日都到金陵图书馆去看书,博览群书,而且能力也不错,考上了研究生,又考上公务员,现在经过几年奋斗已经成为厅长秘书。还有一个学生,海门的张华同学,多才多艺,历任系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因客观原因,毕业后到老家一个小学当老师,凭着基础好,笔头好,能力强,最终脱颖而出,应聘成为市委书记秘书,现在已经任常乐镇镇长。可见,路还是要靠自己走,现在要好好珍惜这四年的学习时间吧,多看点书,多从事社会工作,提高各方面能力,将来毕业时平台还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平时要好好把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