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研水平是高校内涵建设之路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1-05浏览次数:116

提升科研水平是高校内涵建设之路

本报评论员  轩平 

   科研作为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对于高校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直接体现和标志着高校办学实力。没有足够的科研力量,建设一流的本科院校便无从谈起。大力加强和提升科研,是我院建设高水平本科院校的紧迫需要。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搞好科研极其重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是高水平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强力支撑和源头活水。高质量教学和高水平学术交流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高校教师自我提高的必备阶梯,是提高教师乃至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及其教师能够融入学术主流、开展高水平学术对话的"执照"。钱伟长先生指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校教师走上讲坛上课,应该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需要较为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广阔的理论视界为基础。因此,一个高校教师能否教好书,与他搞不搞科研、能否搞好科研关系很大。在当今学习型社会,高校教师的教学若离开了科研的支撑,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校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搞好科研,才能不断增长学问,站稳讲台,成就自我。

   如何搞好科研?首先,全院教师要高度重视科研,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高校教师决不是教书匠,不能满足止步于背几本讲义照本宣科。要转变科研心态,从被动式的"要你搞"到主动式的"我要搞",形成"想搞科研"、"真搞科研"、"搞好科研"的自觉状态。其次,要确定目标,坚持不懈。高水平学术成果、高级别科研获奖、高额度经费资助是高校及其教师赢得同行认同和对外话语权的关键。要志存高远,瞄准学术影响大的SCI、EI、CSSCI刊物,国家三大奖、国家和省级重要奖项,973、86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目标,刻苦攻关。当然科研不是十分简单的事情,科研之路并非是平坦、笔直的捷径,将会遇到许多困难,面临诸多难题。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经受起挫折,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将收获丰硕的科研成果。再次,要加强团队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遵循系统原理,我们要努力改变过去"游击队"、"个体户"式的低级科研形式,形成团队、形成方向,加强梯队建设。目前我院成立科研机构,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举措。最后,要制定政策,加强引导。要制定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政策和措施,激励先进、拔尖、创新的科研人才不断涌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刻苦奋进,我院的科研工作就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高水平学术成果、高级别科研获奖、高额度经费资助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这将为我院的质量内涵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提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