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院科研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耿珺
2011.1.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十分荣幸能够代表院优秀科研工作者在这次大会上发言,实际上在科研方面不断进取,做出优秀成绩的老师有很多,而我只是科研路上的一名新兵。在这里首先感谢院里给了我们这次展示科研成果、促进教师科研发展的机会,其次感谢生化学院,尤其是化学系领导和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的关怀和支持。
回顾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活,我有一些体会和感悟,下面就我个人的研究经历,简单地谈一下我在科研工作方面的一些理解和感触,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1. 科研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基础研究工作其实是漫长而艰难的事情,尤其是理科的基础研究。我是从事分析化学研究方向的,坦白地讲,能够在南大渡过三年的博士学习阶段,并且获得论文答辩的资格,我经历了痛苦而压抑的一段时间。除了上课以外,每周六天时间,平均每天10小时在实验室的工作,是我现在想来都非常感慨的事情。这种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需要一种坚持。另一个方面,一旦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这个过程也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而这期间最重要的也是坚持。我想,坚持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心态,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来源于对专业、对科研本身的热爱。
2. 科研需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我觉得好奇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也是在遇到各种艰难时使自己坚持下去的支撑点。并且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保持好奇心,也要对其他学科保持好奇心,因为目前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启发自己的思维以及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比如说,目前我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就从纯化学不断向生物与化学结合、医学与化学结合的方向转变,我们组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也是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比较高的)主要涉及DNA分析、肿瘤检测等等,这些都是用化学的方法解决生命科学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对于不同领域的新报道和新进展,要了解要思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3. 科研需要有开放合作的意识。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积累有限,因此要经常与同行、自己的导师、以及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往往是判断你的观点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这个过程也是培养自己团队意识的过程,尤其在理科研究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团队合作就不会有前沿的成果。
4.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我觉得在这个年代能够静下心来做科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科研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难免会使自己在教学、家庭等其他方面的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在科研上的投入有时在短期内并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科研必须耐得住这段寂寞。我始终觉得做科研,一定要克服功利和浮躁,要老老实实、安安静静、脚踏实地做科研,才能出好的科研成果。
这是我在科研方面的一些粗浅的感触,总之,我认为做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不能为求一时的结果或成绩而违反科学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达尔文曾经说他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我想这很好地概括了科研工作需要的条件。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我的一个困惑和希望。毫无疑问,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高校的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对我院而言,作为一个教学型的普通高校,科研基础非常薄弱,科研资源相当匮乏,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一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活动。此外,现行的高校评价体系使社会资源更多地向研究型大学倾斜,普通院校很难争取到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如何发挥我院自身的优势,做出有特色的科研,是一个困惑和值得思考的事情。希望院里能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出台更多的优惠和扶助政策,给有志于在科研上不断进取的老师们提供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让我们的科研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做出特色。也祝愿我们的老师能够在科研方面获得圆满的收获!最后,在这新年伊始,我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