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展望系列采访:
(二)梁励院长访谈录
编者按: 梁励,我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与课程论硕士生导师。近日,我院学通社记者黄玮、王涛、徐建华与梁院长作了面对面的访谈。
记者:梁院长,您好!本学期恰逢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作为人文学院的院长,您能否谈谈人文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举措?
梁院长:人文学院作为学校最大的二级学院,“十二五”期间,总体上以学校的“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把聚合发展作为“十二五”的突出目标,具体工作思路是:第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瞄准目标,坚持走聚合发展之路。第二,加强省级质量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
目前我们人文学院有两个省级特色专业,也是我校仅有的两个普通高校省级特色专业。我们将以特色专业的建设作为示范来带动我们人文学院乃至我们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第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倡实践性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通过本学期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在全面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精品课程,用精品课程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的改革。同时,我们还特别强调实践性的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来适应未来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能力。第四,突出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针对人文学院博士和中青年教师比较多的情况,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使没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配备指导教师,一方面是让青年教师过课程和教学关,使他们在课程改革中站稳课堂、站好课堂;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去申报科研项目,进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加快他们成长的周期。第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为此,我院建立了教学、学术、学生工作三个委员会,通过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以突出制度建设的人性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保证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我院还将发挥网络的作用,尽快建立具有我院特色的网络以实现信息的共享。第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来引领我们人文学院的工作。第七,高度重视学生工作,提高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和就业率。我们将学生就业率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的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强学生的就业率和竞争力,提高力度,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营造气氛,特别提倡学习氛围的加强,同时妥善处理好学生的考试、重修、留级等各种问题。
记者:梁院长,人文学院目前是我校人数最多、办学层次最为复杂的一个二级学院,身为如此重要的一个学院的院长,我们相信您的压力一定也不小。值此“十二五”开局之际,您对人文学院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展望呢?
梁院长:人文学院目前的情况应该说是比较复杂,正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重,又处于“两岸三地,一校三区”的环境。这样的一个新学院的组建对我们人文学院的领导班子可以说是一个考验。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正在努力地把压力变为动力。在聚合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来推动人文学院的发展。我们要把教学质量作为核心,把未来的学生就业率作为评价目标。目前,我们有两个省级特色专业,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示范推广的过程中努力达到四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做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有关工作,希望在近期通过努力能实现省级优秀团队这样的一个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质量观大讨论过程中,对教学计划将做出全面的修订,并根据当前教育的改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要瞄准学生未来的就业,现有的教学计划做出较大的调整。我们年内的工作目标是:普本班考研率达到10%左右,学士学位通过率达到90%左右,灵活就业率达到100%,协议就业率达到70%~80%;专科班的协议就业率达到40%~50%。为此,我们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未来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内涵发展是质量生存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内涵发展,将来学生的竞争将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将内涵发展、聚合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作为我们人文学院未来发展的理念,创造条件,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