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展望系列采访:
(三)徐新萍院长访谈录
编者按:徐新萍,我校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日前,我校学通社记者王涛、戈敏与徐院长作了面对面的访谈。
记者:上学期我校进行了院系整合,其中,数学系与信息技术系合并成了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您认为这样的改革对学院的发展能带来怎样的益处?您认为我校“十二五”事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徐新萍: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我校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目标。为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适时提出了对教学机构的相应调整,我觉得学校这一决策是正确的,高瞻远瞩的,它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组建,弥补了原先的不足,使学院规模扩大,师资队伍增强,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这两大学科之间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知识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系科整合之后有利于彼此的发展。
学校“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我觉得最关键的应该是人才。一个学校,不管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还是课程建设,都离不开人才,有了人才,学科的发展就有了保障,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是一项核心工作,是“十二五”期间谋求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记者:作为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院长,您能否从学院管理的角度,谈谈数学系与信息技术系合并后磨合的情况?
徐新萍:应该说数学系和信息技术系的合并融合还是相对顺利的,这主要得益于院系领导班子的认识到位,分工明确,分工不分家,注意学科之间的沟通,特别是交融。现在,学科整合,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我们学院磨合工作主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力求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比如,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加大听课与评课力度,让新的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逐渐形成这种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探索和努力,一定能取得很好的结果。
记者: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拥有数学和计算机两大重点学科,您认为本院的特色在哪些方面?您能否结合特色谈一谈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在“十二五”机遇下的发展前景?
徐新萍:数学系和信息技术系在我们教院的历史上曾经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的系科形式存在过,为了计算机学科更好的发展,学校才把它从数学系独立出来,因此数学系和信息技术系是有着很深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渊源的。这次合并成为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之后,我们的师资力量整合到一起,学院的结构规模趋于合理。这不仅利于数学和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对整个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制订,给我们数信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我们数信院将以学校“十二五”整体规划为标杆,加快改革,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我们不仅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学位,还计划每年至少引进三个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促进师资力量朝着高学历、高水平方向发展。
记者:“十二五”规划之中,涉及到教授治学和教育家办学的诸多方面。前段时间,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办也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最近,教育部已经表示支持南方科技大的办学理念。对于这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徐新萍:这是一个要慎重对待的事情。因为高校是一个重视教书育人、崇尚学术自由的地方,不应该用过多的行政力量去干涉。但是我们国家有具体的国情。我认为,高校校长应该把教授的职责放在第一位,在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履行校长的管理职责。当然,作为学者,我们是希望这种“教授治校教授治学”制度可以真正推行,但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去改革去探索的漫长的过程。
记者:您不仅是我校本科数学专业课老师,同时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您能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给我们谈谈您的成功秘诀吗?
徐新萍:我首先要强调的就是人一定要面对现实。拿高考来说,高考之后,无论你到了哪个高校,你都要面对现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在现有的平台上,给自己更高的定位,设定更好的追求,把你的激情和斗志充分激发出来。我进南师大时分数不高,但我面对现实。经过一年的奋斗,大二时我到了年级前十名,之后的两年我一直是年级前五名。大学四年间我们年级总共评过三次三好学生,年级中有四位三次全被评上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跟我的学生们强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不要去抱怨没有机会,而是机会来了,你有没有能力去抓住。我们一定要想法去开拓自己的空间,只要你竭尽全力付出了,就一定会硕果累累。我院对学生的培养是从大一开始就给他们做好生涯规划,做好专业指导,给学生指明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记者:现在大三学生就面临择业,大四学生已经开始就业了,您能否给这些同学提一些建议呢?
徐新萍:我觉得同学们在大三时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继续深造,要么专心准备考研要么着力于就业准备,不能摇摆。我们学院后续还会分别给学生做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当然也不乏有用两条腿走路又都走得很好的学生,考研考上了,工作也找好了,那么自己就要权衡好择其一。当然,作为老师,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带着拼劲去开拓自己的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