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
----记我院优秀共产党员、原政教系主任袁永椿
编者按:袁永椿,194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同年,被分配至新疆乌鲁木齐市自治区党委工作。1957年由五七干校调至《新疆日报》编辑部任编辑。1978年,调至新疆大学任教。在此期间,连任两届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1984年,调入我院工作。1987年起,担政教系主任,直至1997年退居二线。退休后任我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院离退休协会理事长,大学生成长导师,学生社团顾问等。1997年曾被评为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日前,我院学通社记者陶莹、毛瀛、宋汝贤等对袁老师进行了采访。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七十多岁的袁老,发丝花白却神采奕奕,声音洪亮,谈笑风生,精力旺盛,热情饱满。出生于温婉秀丽的江南,使他具备了南方人的细腻缜密;多年的新疆生活,又使他拥有了北方人的豪爽大气。也许正是骨子里的这两种性情的并存,造就了袁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为人处事的风格。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任系主任时,袁老始终秉承党与时俱进的方针,分析形势,审时度势,不断改革与创新,带领政教系走出了一条蓬勃发展之路。面对学历教育萎缩、生源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袁老坚持"有事做才能有发展"的信念,在院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开拓新专业,争取办学生源,扩大办学规模;他勇于开拓视野,敢于放开手脚,靠着先进正确的观念和不懈的努力,曾成功地为政教系创立了企业管理和财会两个全新的专业,并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声誉;除了培训在职教师和函授事业,袁老还努力促成了与其他师资力量强大的院校的合作,这对当时我院的学科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政教系还与其他高校合作创办了研究生课程班。他非常重视系科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发展,他认为发展是最主要的。此外,在努力促进系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他支持各类科研项目,尽力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和工作氛围,鼓励老师自我发展,他认为这样才能在本质上获得进步和飞跃。
在担任政教系主任的11年里,袁老一方面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地工作与付出,另一方面,又为人低调谦虚,不慕名利,默默地履行好作为一名系主任、一名共产党的职责。他说:"一个好的共产党员不应该利用有利条件来谋求个人的发展,而是要着眼更多人的发展。"
袁老受到无数学生的尊敬,退休多年后,仍有不少毕业生惦念着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主任。
老当益壮 情系学生
退休后的袁老并没有就此空闲下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他继续在退休后的岗位上发挥着余温余热。
作为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始终关心着下一代们的健康成长。他担任着院大学生社团的顾问,热心关注并指导着大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担任着离退休协会理事长的袁老,本着尽责尽力的原则,在院党委和退休职工的沟通交流上也做出了成绩。
谆谆教诲 语重心长
袁老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读书只是得到见识的一条途径。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他认为:在学习生活中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要多思考、勤思考、深思考,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不断去探求新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能力在同学们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良好的交往能力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良好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健康的个人品质;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平时要积极主动地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保证在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一天都让自己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交流中习得经验,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袁老还指出,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志当存高远",理想和信念应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大学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袁老的每一句教诲都让我们满怀感触,获益匪浅。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党员,袁老秉持着求真务实、志存高远的理想与信念,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职责;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袁老仍然在以满腔的热情从事着各项工作,心系学院发展,心系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