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中笑对生活 艰辛中怀揣梦想
--记我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10级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侯云
侯云,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一张清清秀秀的脸庞,她是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10级学前教育专业一名普通的女生;侯云,一身橘黄的环卫工人制服,一个单薄瘦弱的身影,她是南京市下关区环卫所一名编外环卫工;侯云,一个笑容淡定、文静谦和的"90后"不普通的女孩。近日,这位特殊的大学生环卫工的美丽身影偶然中被新华社记者发现并捕捉到,随之,这位在家庭极贫困、生活极艰辛中依然笑对生活、默默奋斗、追求梦想的女孩被众人所知晓,这位懂事、孝顺,淡定、阳光,坚强、自立的女孩感动了每一个人,感动了社会......
我们电话与她联络时,她正和往常一样在琴房练习,听闻过她琴弹得认真,今日才知言不虚传。她坐在我们面前,眼镜架上泛着紫光,长长的马尾辫松松地垂在脑后,瘦瘦干净的瓜子脸有点发黄。这个形象简简单单,真真切切,低调而朴素,如她所说是在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个。她除了说话,便是安安静静地笑着,笑里有些拘谨。
"我要帮家里分忧,肩负起这个家庭的责任!"
侯云,老家在苏北宝应农村。在她很小的时候,老家日子苦,为了给她和弟弟提供好一点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带他们来到省城南京谋生。最终,父母两人来到下关区环卫所当了环卫工人。每天清晨3、4点钟上班,要忙到下午5、6点才能下班,母亲还要额外加上夜班,为的是尽可能多地赚到点钱,负担一家的生活开销和姐弟两的学杂费。
异乡人来到南京,以做清洁工维持一家子的生计,日子的艰辛和条件的简陋可想而知。那时,一家三、四口人住的是3平方米的"窝棚",幼小的侯云趴的是一块木板搭起来的"写字台",刚开始上学是邻居奶奶好心来叫醒,早餐是自己学着用开水泡泡的剩饭,身上穿的是环卫所阿姨们好心送的衣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艰辛使得侯云很小就开始懂事。她8岁就学会淘米煮饭,"觉得能帮父母的忙,心里很自豪。"慢慢地,炒菜、打扫、洗衣服等家务事,她全包了下来,"爸妈出去工作已经很累了,回来不能让他们再累着。"懂事乖巧的侯云,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也没有耽误,成绩一向不错。去年高考,她顺利跨进我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一名大学生。为了补贴家用,高考结束后,她就开始打工赚钱。如今,她已经连续两个暑假跟着父母在南京街头"扫街",成了南京市下关区环卫所的暑期编外"清洁工",每天穿着肥大的环卫服,骑着电瓶车,在炎炎烈日下捡拾马路上人们丢弃的垃圾,常常是口干舌燥、浑身大汗。自从上了大学,她所有的节假日几乎都用来打工,做清洁工、带孩子做手工、到超市做促销员......就连大年初一也没歇过。她说,下一个暑假她还要当环卫工,"还要帮家里分忧。"
憨厚朴实的侯爸爸说:"女儿从中学就开始学着分担家庭的负担。假期里,她白天发传单,打零工,晚上就抓紧时间学习。生活向来节俭,很少逛街,难得才会买衣服和鞋子。现在住校后,常一逢双休就会主动回家做家务,从来不让父母操心。"
她说:"在其他小孩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以一个贫困家庭的长女身份肩负起了这个家庭的责任。"
贫寒的家庭里走出了一位懂事、坚强、孝顺、体贴的女孩。
"人没办法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努力。"
去年9月11日,我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在人群中,有一位清秀瘦弱、扎着长长乌黑马尾辫的女生,她是众多报到新生中的一员,并不起眼。然而,那时有谁知道这个单薄身影背后的故事呢?她头一天晚上在清洁工岗位上忙到9:30才回到家!第二天,她和其他新生一样,带着兴奋与向往,来到了大学新生报到台。第一次走进大学食堂,她被各式各样的菜吸引了,但是转了一圈啥也没有买,最后舀了几碗汤喝了下去。
在其他新生进校必买手机、带电脑的时代,侯云,每个月生活费只能控制在400元以内。这个钱还主要是花在伙食上面。虽然食堂的菜已经很便宜了,但是对她来说,要花好几块钱吃一个菜,已经很奢侈了。就这400元钱,她还是能省则省。她每周回家叫妈妈炒一罐子咸菜带到学校下饭,省下菜金。别的女孩子时常讨论上哪买衣服、怎样化妆、护肤,她从不参与。她就一门心思刻苦学习,争取多拿奖学金。"好好学习,不能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她时常这样告诫自己。事实上,她在全班65名同学中,已经从刚入学时的第53名,进步到了现在的第15名了。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她还利用双休日继续清扫马路,同时把可再生利用的垃圾收集起来卖出去,每周两次。
她为什么这么"处心积虑"地"开源节流"?为什么对自己那么"抠门",那么"狠心"?
她想买架钢琴!
贫寒的家境和艰辛的生活掩盖不了这位美丽女孩的艺术天性!她迷上了钢琴!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摸到钢琴时,她被黑白键深深地吸引住了,美妙的琴声让她如痴如醉!
她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将来毕业后是当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绘画、唱歌、跳舞、弹琴等技能,因此这个专业开设有绘画、舞蹈、钢琴等课。而她的艺术基础几乎为零!她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其他功课都学得不错,唯有钢琴这门课拖了后腿。钢琴课程靠的是反复的练习,仅靠上课练习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她很着急!平时她一有空就到学校琴房排队,就是希望多摸一下琴,多练一会琴。她对钢琴有着近乎痴狂的喜爱!但是在学校练琴有很多局限性,要排队等候,晚上、周末琴也带不回家。她就到社会上打听练琴的行情,每小时10元的价格对她这样的家庭来说又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支出。她心里慢慢萌生了一个梦想:自己买架钢琴!
有了这个梦想,就立刻开始编织。她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这个想法无疑是个令人惊诧的"过分的要求"。疼爱她的父亲想尽办法从别处借来一架电子琴,给她练习用,她整个暑假一有时间就上琴练习,但是她发现在电子琴上只能练练指法。她还是坚持梦想:买架钢琴,哪怕二手的也行!母亲带她来到旧货市场问了行情:最便宜也得一万二!"一万二?我两年的学费啊!"她嘴上没说,但是心里已经作出了决定:打工攒钱,争取买到一架钢琴!
从此,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交给了各式各样的艰苦的工作,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她奔忙着,快乐着;辛苦着,充实着;艰难着,但憧憬着......为梦想而刻苦奋斗的过程,使她历练出了执着、自立、自强的性格。
她说:"家庭无力为我提供更好的条件,那就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我必须付出努力,去改变目前的现状。应该说,我和很多人相比,有更大的动力。人没办法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努力。"侯云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无法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选择成长的道路。这样一位柔弱的"90后"女孩,在家境贫寒的背景条件下,用自己的默默坚持,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与同龄人相比,她在物质上的起点远远低于别人,但是,在精神世界的成长与丰富上,她已远远领先了别人。她说:"家庭贫寒,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我认为人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追求。"是的,物质上贫困并不可怕,精神上贫困才是真正的悲哀!她在自己选择的成长道路上,正慢慢锻造出日渐强大的内心世界。
"只要有梦想,寒门也能出贵子!"
在外操劳了20多年的父母想在南京买一间小房子落脚求个安定,向叔伯求助都遭冷眼。"一个清洁工,人家看不起的。"明明该流着泪说的话,她却笑着吐出,叫人心疼。刚随父母走上街头扫街时,侯云也忍受过怕碰见熟人的心里煎熬,但是,如今,她早已释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谈话间她一直微笑着,内在的坚强她不轻易说出,但我们却轻易就能感受到。"当初,是有些抵触。但真正选择去当环卫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除了脏点、累点、枯燥点,环卫工和其他岗位一样。职业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城市里缺不了环卫工。去年和今年暑假,我当了4个月环卫工,最大感受就是每一个市民都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她不仅没有轻视和厌恶劳动,相反,她在艰苦的劳动中快乐而充实着,锻炼并成长着。
"你认为梦想对人重要吗?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笑问。
"我认为人可以没有偶像,但一定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有人生的计划,才不会迷茫。有了梦想,你才能制定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去实现。只要有梦想,家庭经济条件差点不可怕。现在很多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我认为只要有梦想,寒门也能出贵子。我要做好现在的事,找一份好工作,好好孝敬父母,积累足够财富后去做年轻时想做却没做成的事。"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我们才发现,沉静内敛的她,却有着广阔而高远的心。她正在用自己的双脚,踩出自己的成长道路;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我要以好的成绩回报大家,以此来回报社会。"
侯云,瘦瘦的身体承受了与她年龄不相称的重负;恬淡的笑容里流露出的是温婉和淡定。
去年新生军训,她曾经在63人的大班级里被评为过军训标兵。谈笑间问起:以你这弱弱的身姿,怎么就被选上了?她笑着操了一口浓浓的南京腔:"高中军训我都还记得呢!走着像那么回事。"能把高中时军训情景都还记得那么清晰的女孩,除了认真,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吧!
顺着高中的话题,侯云很开心地提起昨日还与小学老师联系。一个已经大二的学生仍和小学老师谈着发生的趣事,让人惊讶又感慨。每逢过节,天气变化,她都会给昔日的老师送去祝福与提醒,她对老师不能忘却,而切切关念。她大概把她生命里经历过的人和事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间。艰辛的生活中她没有埋怨,没有沮丧,反而学会了细细地咀嚼生活,品味人生,发现美好,并且心怀感念。
在家,她拒绝了妈妈要多给她的一点生活费;在学校,她没有申请助学贷款。她说:"其实我还是很幸运的,我们家确实不富裕,但是我还能把书读下去,有些同学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同学,往往是妈妈一个人打工供他们读书。我们寝室里5位同学,3位来自农村。"她要把学校的补助让给更困难的同学。同学中有些人家庭特别贫困,她周末回到家,让妈妈多买一点花生,炒好带给同学。假期里,她给外来务工子女教授外语、舞蹈,被这里的孩子们称为"最美的扫地姐姐"。
她对贫穷没有抱怨,她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家庭经济条件差些,生活困难些,但贫穷也带给我很多东西。另外,家庭虽然贫穷,但是我们家关系非常融洽,父母带给我的温暖,也并不比任何一个家庭少。"她因为知不易而更珍惜,因为太珍惜而去谦让,她对家对社会要求很少,索取很少,但是对所得到的每一点都心怀感恩。
她的事情偶然间被媒体记者发现并报道,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感动了社会,浙江一企业无偿给她捐赠了一架钢琴。随之,更多的记者来采访她报道她,她说,她只是找了份工作帮帮家里。轻描淡写。她说:"一路走来一直平平淡淡,不前不后,不急不慢。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外界的喧嚣没有让她心思浮躁,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淡定,其外柔内刚可见一斑。
侯云的故事感动着周围的人,感动着社会。社会也在关注、帮助着众多这样的寒门学子。国家、社会、学校为他们设立了各种助学贷款和特困家庭补助项目,热心企业和市民给予了他们无数的帮助,老师同学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关心,全社会都在为他们的成长助力。她感激地说,"很多好心人给了我关心,大家的关心给了我动力。我要以好的成绩回报大家。从小我得到大家给的爱太多太多,将来我要一点点传递到我的学生身上,以此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