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会面面观(2011年11月30日第391期第3版)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2-04-18浏览次数:16

校园招聘会面面观

应聘者篇

   记者:面于本次招聘会,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前来的呢? 

   应聘者:我是想来感受氛围,当然也试着选择性地投递自己的简历。如果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当然最好,其实主要还是想获得更多的求职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此外,我还希望通过本次招聘会,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以便及时调整今后奋斗努力的方向。

   记者:面对此次前来与会的数家企业,你在投递简历时,比较关注用人单位的哪些方面?

   应聘者:我认为,单位前景、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次,我会关注企业的文化形象和发展潜力,研究自身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也会适当地考虑到公司的薪酬高低与福利待遇。

   记者: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你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

   应聘者:我一直希望当一名编制内教师,如果这一愿望暂时难以实现,我会选择先就业,先从事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讲师或助教,在不荒废自己技能的同时又可以积累一些教学经验。毕竟,我们刚步入社会,立足未稳,根基尚浅,必须明确自身定位,端正心态。但我绝不会就此停下脚步,无论如何我都会朝既定目标不断努力拼搏的。

   记者:在现在这个"考证社会",你怎么看待"证书热"呢?你觉得证书足以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吗?

   应聘者:首先我觉得有些证书是必要的,比如说英语四六级证书,专业学士学位证等,这些证书,我们必须考到。但是我并不赞成盲目考证,有些证书并没有实际意义,你在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能的情况下去考证,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此外,我觉得证书与能力并不挂钩,我们不能单凭证书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证书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能力,但能力不能完全地靠证书来彰显。毕竟,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会更大地作用于我们未来的工作。

   记者: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工作者,你能给学弟学妹提供一些求职或学习的经验和建议吗?

   应聘者: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取得必备的专业证书,而且还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我觉得以下的三种能力很重要:第一,沟通能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我们以后是要和人打交道的,而不是书本机器,学会与他人沟通是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第二,持续学习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里的学习包括纵向与横向的两种,所谓纵向学习,就是指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这门专业,做到一技在手;所谓横向学习,就是说你要广泛涉猎,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各种感兴趣的知识技能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进行了解,不一定很深入,但一定要督促自己多了解、广涉猎。第三,也就是团队合作的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团队合作的力量才是衡量一个单位实力的关键,所以招聘方对这一点要求不会低,学弟学妹们要提前学会合作精神。最后,要做好对自身的评估和定位,放正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单位。

   用人单位篇

   应邀参加此次招聘会的有150余家企业单位,行业覆盖面广,有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物流、餐饮业等。各单位均对我院所提供的后勤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肯定。"场地虽小,但是工作人员都很热情,服务周到,校方组织得力,学生踊跃积极。"一位招聘人员如是说,"从场地的布置,到细节的安排,如茶水供应、校车接送等,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可以看出学校对此次招聘会很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很重视。"

   关于人才:人才应该能够代表企业气质,彰显企业文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名优秀的求职者,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顺畅流利的沟通能力、得体的公关礼仪之外,饱满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简历:在面试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份制作精良的简历能够给我们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我们能从简历中了解你的能力,发掘你的潜力。简历制作不必面面俱到,毋须冗长的奖项列举,只要突出专业性质,突显个人优势,并展现出自己跨专业、拓展学习的成果即可,尤以精简充实为最。

   关于我院应聘者:教院学生简历的质量相对较高,制作规范,外表朴实无华,内容充实具体,相应的专业证书齐全,彰显特色,展示实力。教院学生总体素质较高,专业功底扎实,态度谦虚诚恳,思维敏捷,在问答的过程中,能适时地提出独到的见解。但本届毕业生似乎能力有余,自信不足。若能开阔视野,相信自己,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沟通应变能力,定将提升自身发展空间,在岗位的竞争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对应聘者的几点建议:首先,大学毕业生应持有诚恳的求职态度与平和的求职心态,对企业的要求要合理,工作适合自己就好,切忌眼高手低;第二,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实习、兼职等活动,因为从证书、实习和兼职经历等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能力;第三,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外延,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第四,在求职前,毕业生要对自己和用人单位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对于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工处长篇

   记者:您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毕业生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刘处长: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和去年相比,整体上持平,略微有所增长。毕业生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首先是要摆正心态,切勿好高骛远,要做好对自身的评估与定位;其次,在应聘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用心制作一份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简历,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等,给招聘方留下好的印象;最后,还要学会推销自己,争取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

   记者:当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有冲突时,您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应对?

   刘处长:根据以往的经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毕业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摆正心态,正确定位自己,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记者:您认为我院学生在就业时所欠缺的素质有哪些?他们应该如何提高?

   刘处长: 整体来说,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不错,但是性格比较内敛,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中不善于推销自己的优势。针对这一点,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不断自我积累与自我提高。至于专业技能方面,在新生入学之初,我院就多次开展新生入学讲座,为学生提供各种切实可行的专业学习建议。我院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就业空间相对狭隘,结合院情实际和外来的就业竞争压力,师范生们更应该在平时学好专业知识,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在求职中发挥自身特长,争取最大的竞争优势,成功推销出自己。

   记者:平时学校和各院系组织了哪些活动指导学生的就业?

   刘处长: 首先,入学时我院积极组织对学生的就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学生仔细分析讲解就业形势,让学生及早了解在将来求职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次,我院还通过系统的讲座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大学四年的发展目标。再次,就是就业辅导课和辅导的报告。最后,在临近毕业时,还会邀请各个不同的机构和公司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公务员招聘、六城区考试以及考研准备的相关讲座,保证毕业生万事俱备。

学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