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人物]老有所成 贵在坚持——访原中文系(现文学院)主任丰家骅

发布者:陈瑜欣发布时间:2020-10-09浏览次数:5429

老有所成 贵在坚持

 ——访原中文系(现文学院主任丰家骅


丰家骅193011月生于南京江苏教育学院(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现文学院主任编著有《杨慎诗话全篇》《杨慎评传》《李玉和清忠谱》等。201910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他整理的杨慎《丹铅总录校正》上中下三册。在他九十生日时我们采访了他。

退休生活 笔耕不辍

一墙满是书籍的书柜桌前摊放着几本正在阅读的文献一篇写了一半的文章一个放大镜还有一杯清茶这就是丰家骅教授的书房他工作、学习的地方。

午后阳光洒满房间明亮、温暖。在这里丰老讲述了他数十年来从事文学研究的漫长岁月和珍贵往事。

丰老说:“人到退休时是思想成熟知识积累比较丰硕的时候这时也正是能出科研成果的时候。一个人一般工作四十年退休后还有二三十年这个时候如果停止学习前进真的太可惜了。”也正是因为这份信念1996年退休至今丰老仍不断地读书学习从没有止步。

已是耄耋之年的丰老如今依旧坚持每天早起几乎从来没有赖过床洗漱吃饭后就开始晨读读书看报。午饭后看会杂书小睡一会儿醒了继续看书。有时也会出去溜达溜达超市和书店是丰老最常去的地方。

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与坚持在“目标+不懈的努力+坚持=成功”的信念引导下丰老这样度过他的退休生活。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丰老的大半生基本都和杨慎这个名字有关。数十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丰老接触到了杨慎。

 “杨慎非常博学著作很多但为人太过正直仕途并不得志大半生都被流放红颜而出白首未归。后人又过分严苛地对待他边地缺书而导致的失误对他有诸多不实的指责。”丰老眉头微蹙他说“我觉得我们有这个学术责任去为他正名让他得到应该得到的评价。”源于这份同情和对学术的责任丰老把40多年的年华岁月投入对杨慎的研究。

杨慎的书不易找到大部分都收藏在图书馆里读一遍就很不容易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丰老就泡图书馆读了杨慎大部分作品还到杨慎故乡四川、流放地云南作了实地考察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内第一部论述杨慎生卒及其思想的著作——《杨慎评传》。这本书被列入南京大学思想家评传丛书1998年出版并获得了江苏省社科二等奖。《杨慎评传》出版后他又开始了杨慎代表作《丹铅总录》的整理工作。

《丹铅总录》是一部“考证诸书异同”的学术笔记涉及许多善本书籍。善本书有着历史文物价值图书馆对其保管养护要求很高不外借只可在馆内翻阅。同时为防止书卷污损受潮连水笔都不可带入若是碰到了阴雨天湿度大更是连书也借不出。丰老在南京大学图书馆读完了《丹铅总录》嘉靖本在南京图书馆读完了《丹铅总录》万历本又在南京图书馆闭关期间去上海图书馆继续借读。

就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丰老查对原文出处、核对原文并订正谬误对有争议的地方都一一征引文献加以说明大大提高了《丹铅总录》的学术价值。

 “板凳不怕十年冷”丰老连坐了40年冷板凳。他排除万难熬过寒冬耐过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杨慎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老一直想要做一个好的研究者他成功了。

源于兴趣 成于坚守

当谈及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中文系时丰老如是说:“就是喜欢啊一切都是因为热爱。”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和几个同学组织了文艺社团因为爱读鲁迅的文章曾以“鲁人”“迅人”为名给报纸投稿。直到现在从丰老的脸上还能看见当初对文学溢于言表的热爱。

1950年高中毕业后丰老如愿考取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南京大学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大学老师的引导为他继续学习研究文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丰老回忆起带给他最深影响的一名大学老师—方光焘先生“治学如金字塔底盘要大学问才能堆得高。”丰老说方老师的这句话令他铭记至今。在胡小石、陈中凡等名师的引领下他渐渐地走上古代文学研究这条道路。在老师们的身上他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师们对于文学和学术的坚守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

1978已经在县城教书二十余年的丰老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加入我校(当时名为江苏教育学院)成为中文系的一名教师。

从大学期间至今丰老相继研究考证了柳永、李玉、杨慎等多位古代文学名人的生平与文学成就一直没有停下文学研究的脚步。

避重就轻避难就易这是人之常情但对于丰老而言这不是他要走的人生道路。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丰老相信“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科研之余他兴趣爱好广泛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退休后每年都会向报刊写稿。

治学道路上丰老同样保持着好奇心。对感兴趣的课题就去研究从一点突破深挖再将其扩大触类旁通逐渐写了《龙生九子的来龙去脉》《西施“泛湖说”辨正》《石:汉代工资等级单位》等许多文章受到读者好评。

如今年已九旬的丰老依然坚持文学创作与研究既有大量的脑力活动又需要体力支持小辈总是担心他的身体。他却从不感到疲惫:“当你真的热爱着一个东西你是不会觉得累的只会怕自己的能力不及这份热爱。”

幸运的是丰老的老伴张奶奶很支持他的研究学习:“人最怕的就是闲下来没事情干那样是会出毛病的。”张奶奶这样说。

更幸运的是张奶奶不仅是丰老背后的支持者更是他科学研究上的得力帮手。丰老回忆起从前炎炎的夏日蚊虫侵袭两人并肩而坐一起手抄笔录校对错字处理一件又一件繁琐细碎工作的日子。

除了是个成果颇丰的研究者丰老也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们即便是最调皮的孩子犯了错你也要宽容他们教育他们他们会永远铭记因此改变自己或许改变一生。”这是丰老师一直坚持着的教学理念。

回忆起数十年的从教经历他满脸笑意地说:“我的很多学生现在还跟我联系呢。”军旅作家李伶、医学专家纪小龙等都是丰老的学生。已是花甲之年的纪小龙曾撰文2000余字回忆丰家骅教授带给他的启蒙与成长感谢丰教授对学生们的精心培养与爱护。

因热爱而开始因责任而坚持。丰老将教学与科研当作一种理想、一种兴趣、一种自我成长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成就了一路的收获而今九十高龄的他仍思维敏捷还在学术道路上跋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