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文化、行动:深化群众路线认识要实现三个转化(2013年10月15日第419期)

发布者:黄静波发布时间:2015-10-19浏览次数:231

信念、文化、行动:

深化群众路线认识要实现三个转化

管向群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努力实现信念、文化、行动的“三个转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大家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 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10年“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是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还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文化的转化。文化是维系一个组织的血脉和基因。由个体的认识生成为群体的认识乃至一个政党的集体意识,起关键作用的是文化。继承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要大力加强我们党的政治文化建设。要形成更加鲜明的导向,牢固确立群众路线在我们党政治文化中的生命线地位,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相统一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深深扎根,使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真正成为党组织的“文化基因”。要形成更加浓郁的氛围,把是否尊重、信任、关心群众,是否重视、愿意、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基本标准。要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与群众感情以及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